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

发布时间:2024-04-27 22:41:37 来源: sp20240427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枫桥经验”发源地枫桥镇考察时指出,“要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这一重要讲话为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确立了行动指南。

  1.深入理解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枫桥镇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从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视角,全面阐述了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核心要旨。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党依靠干部群众创造了“枫桥经验”,并推向全国,这是党对群众创举的肯定和升华,最终是“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枫桥经验”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规律,发挥群众识别矛盾的敏锐性和解决矛盾的能动性,体现了社会治理中党的领导地位与群众主体地位的高度统一。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枫桥经验”从产生到推广,从不断发展到持续升华,都体现了对人民内部矛盾的正确处理。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区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要采取“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解决。“枫桥经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以和为贵的思想、以说服教育为主的方法,确保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时促和谐、求稳定、谋发展的正确方向。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生产者、精神财富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20世纪60年代,枫桥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创新方式,坚持少捕人、矛盾不上交,依靠群众就地改造“四类分子”;20世纪80年代,各地为打击刑事犯罪,施行融打、防、教、管于一体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新时代,广泛建立的基层治理组织、矛盾调处中心,都是由群众作为重要主体和矛盾化解的承担者。“枫桥经验”充分体现了“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进行社会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的工作原则。

  “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基层是社会的细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可以说,基层既是产生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的“源头”,也是协调利益关系和疏导社会矛盾的“茬口”。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工作场域定位在社会基层,并把解决基层矛盾和冲突作为重要工作机制。

  “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矛盾从产生到解体过程分为非对抗、平衡、对抗、激化等四个阶段。“化解在萌芽状态”就是根据矛盾演化逻辑,主动分析风险点,提前介入矛盾过程,防止矛盾无序演化,把矛盾化解在非对抗或平衡阶段。20世纪90年代,枫桥干部群众创立“四前工作法”,即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21世纪初又发展为“四先四早”,即预警在先,苗头问题早消化;教育在先,重点对象早转化;控制在先,敏感时期早防范;调解在先,矛盾纠纷早处理,皆为根据矛盾阶段确立工作目标的创举。

  2.正确认识基层治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2013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八十周年大会暨开学典礼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全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正确认识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是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前提和基础。

  矛盾主体发生变化。一是城乡人口比重变化。按常住人口计算,“枫桥经验”形成的1963年,我国城镇化率为16.84%;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我国城镇化率为17.92%;2022年则攀升到65.22%。随着大量人口向城市集聚,农村居民急剧减少,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二是城乡人口构成日益复杂化。以往我国社会人口的身份较为单一,多为工人、农民、干部等类型。当前,仅从统计视角就可以分为8个大类、1800多个细类。三是人员流动性剧增。随着信息、交通、物流等的快速发展,户籍制度逐渐弱化,“人户分离”现象较为普遍,“熟人社会”逐渐变为“陌生人社会”。观念冲突时有发生,管理缺位难免出现,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面临不少新情况新挑战。

  矛盾客体有所调整。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需要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主要表现为矛盾数量增多、矛盾类型多样、矛盾诉求多元。除传统的婚姻、家庭、财产类矛盾纠纷外,经济、劳资纠纷比例增大,房地产征收类、邻避类事件时有发生,生产安全、城市安全问题突出。人们不再停留在对矛盾的一般性调纷止息,还日益增加诸如信息公开、敏捷治理、行政回应、程序公正、公众参与等多元诉求。

  矛盾环境经历变迁。一是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20世纪60年代,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创造了“枫桥经验”。与60年前相比,今天的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巨大,经济纠纷、生态环保纠纷、互联网纠纷等新矛盾不断涌现,如何在不断创新中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成为各地各部门面临的新课题。二是人际交流环境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们交流或者交往方式发生变化,线上线下的结合带来了治理的变革。当前,全国网上信访量已占信访总量的七成以上。同时,网络容易产生“信息茧房”效应,形成新的矛盾场域,导致偏见固化、信息失真、矛盾叠加、冲突加剧等问题的出现。三是制度环境的变化。我国现行有效法律有298件、行政法规600余部,地方性法规规章数量庞大,各类技术标准、规范性文件也十分完备。与60年前相比,基层治理更加“有法可依”,但也对具体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如何在更细密的制度框架内、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成为基层治理面临的新情况。

  3.统筹处理好若干辩证关系,以“枫桥经验”完善基层治理

  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对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具体实践工作中须重点处理好以下几个辩证关系。

  处理好坚持党的领导和激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辩证关系。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党员领导干部下访、下沉、接访等工作。提升党对政府依法行政监督工作,开展社会理性空间培育工作,建立矛盾调解以及处理突发性事件的全方位协同机制。同时,发挥基层多元治理优势,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在治理基础方面,进一步完善网格管理、精细服务、信息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在治理方式方面,构建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多重有效机制。

  处理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新时代“枫桥经验”超越了“枫桥镇的经验”,也突破了“社会治安的经验”,从“一地之计”上升到“一国之策”,从“平安浙江”升华为“平安中国”,坚持好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既要坚持普遍性,紧紧抓住核心内涵、突出特点、根本特征、鲜明特色等要义,也要结合特殊性,努力做到有亮点、有特色、有创新、有活力。比如,辽宁沈阳牡丹社区的“三零”工作法、福建明溪县的“侨乡枫桥”解纷工作法、四川成都武侯区的“信托制”解纷工作法、南京海事法院等11家单位的“海上枫桥经验”实践探索、青海海东市服务“拉面经济”的跨域矛盾纠纷调解等,这些创新做法既坚守了“枫桥经验”的普遍性,也立足地域、行业的特殊性,是对“枫桥经验”的坚持和发展,有助于“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确保经济稳定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

  处理好依法治理和综合施策的辩证关系。新时代“枫桥经验”应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在规则确立方面,对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进行维护,保护新社会群体的利益;在规则执行方面,加大力度采用矛盾引导、疏导、调解、仲裁等方式;在监督检查方面,完善检察建议、司法建议、监察建议、溯源治理等预防性措施。同时,做到综合施策。“枫桥经验”发展到今天,最重要的成果和最鲜明的特色是实现了自律和他律、刚性和柔性、治身和治心、人力和科技相统一。应善于利用多种有效治理手段和工具,明晰群众自治边界,完善议事规则和流程,发扬“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突出道德在社会基层治理中的示范、教化作用,发挥技术手段的支撑作用,真正实现“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

  处理好防范化解矛盾中的应急处置和常态管理的辩证关系。“枫桥经验”不断被赋予全新功能,但维护社会长期稳定一直是其重要目标。新时代坚持和发展好“枫桥经验”,必须准确把握矛盾演化规律,强化预防意识,推进关口前移,第一时间掌控矛盾状态,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同时,加强风险的常态管理、韧性治理。日常应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交流,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定期研判社情民意,建立“应急第一响应人”制度,做到见微知著。善于发挥网络和人工智能的技术支撑作用,加强监测预警平台和机制建设,强化风险分析评估,让“平台多跑数,群众少跑路”,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处理好线上网络空间和线下现实空间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一些地方创新形成的“有事网上办,纠纷平台断,安全保发展,服务常在线”的网上“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了互联网在收集民意、发挥民智、智能监控、自动预警等方面的优势和功能,是“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的积极形式。新时代,应积极有序引导互联网参政议政的渠道建设,发挥“城市留言板”“民情在线”及各类“两微一端”平台的社会治理功能,调动人们通过网络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加强线上线下工作相结合,提升网上矛盾化解能力和网络安全治理能力。(光明日报)

  (作者:李明、梁玉柱,均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编辑:黄钰涵】